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中德之窗】中德学院师生互动新招亮相,“雨课堂”技术实现翻转课堂

2018-12-26

本学期起,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中德学院为更好地实现信息交流与师生间课堂互动,开始全面推广“雨课堂”技术,将手机微信与教学课件相结合,实现翻转课堂。

在尹浩亮院长的指示下,德语教研室主任张洋带领德语老师通过近一学期时间对“雨课堂”的推广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老师的教学质量。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在“教学团队带头人”侯宇晶老师的号召倡议下,中德学院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在德语课堂上应用“雨课堂”技术,课件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放,学生看,而是变成了信息集散平台,学生学习知识信息,老师获得反馈信息,用于进一步改善课堂。中德学院的王琥老师便是第一批使用“雨课堂”技术的老师。王琥老师参加了今年五月的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作为大赛中唯一运用了“雨课堂”技术的参赛老师,使各位评委眼前一亮,帮助他在数十位老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二等奖。不仅如此,侯宇晶老师在今年12月召开的本科教育大会上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时,也将“雨课堂”技术重点介绍给了全校教师。侯宇晶老师针对学生们上课玩手机这一老师们心中的“痛点”,介绍了“雨课堂”能为课堂带来的转变:手机不再是上课的阻碍,而是成为学习的工具,老师和学生们的课堂信息平台、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侯宇晶老师的发言获得了全校教师热烈的反响,也成功地将“雨课堂”作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利器”从中德学院向全校教师推广。

进入到2018-2019上学期,经过多次讲座和会议的宣讲,“雨课堂”技术在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德语老师们上课的常驻教学楼——六教的所有教室,也都安装上了“雨课堂”插件。

为了了解“雨课堂”技术在中德学院的推广和在德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德语教研室的几位骨干教师:

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2018级教学组长,王琥老师在谈到“雨课堂”技术在中德学院的首次应用时说:“在2016年8月我有幸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参与了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的高校教师研究班。在复旦大学蒋玉龙教授的专座中,我第一次知道并使用了“雨课堂”,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思考如果将之利用到实际教学,会给外语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回校后,因为学校教室条件的限制,我无法马上开始使用‘雨课堂’。但很快我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一台方便上课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可以上网的手机即可。”


谈到“雨课堂”技术为课堂带来的变化,2018级国际班的李晓锋老师说道:“我还记得使用“雨课堂”的第一天学生们惊讶而期待的表情。平时上课被严格管控的手机,此时可以被老师允许使用并利用在学习中,虽然看起来是一片学生埋头刷手机的“怪象”,但教学效果比之前有了不少改善:一个小插件和一个微信小程序,一下子解决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的问题。手机也不再是课堂的禁忌,而是赋予了新的价值,师生间的关系也不会因为手机而变得紧张。在使用“雨课堂”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传统课堂注入的活力,甚至给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明确而便捷的道路。

德语教研室2017级年级组长,田园老师表示:“课堂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结合起来。课前通过雨课堂把课件上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并留言,这些信息可以迅速反馈到我这里,我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一步调整和补充上课的内容及重点。课堂上通过雨课堂发布练习可以设置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程结束之后,雨课堂会从预习情况、考勤签到及课堂练习情况等方面反馈给老师一个具体的数据报告。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互动情况。”


2018级国际班袁潇老师则说:“雨课堂为课堂带来的变化:学生课堂参与更加积极,更多的专注课堂本身,而不是一直在记笔记。让我更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课,对学生有更多的关注。”


2018级国际班伍丽君老师对“雨课堂”技术为课堂带来的变化有较深的理解:“总体来说,皮格马利翁效应显著。1.提升了课堂主体的积极参与性。同学们上课更加专注,不太容易走神;2.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部分同学开始学会思考,对于课堂知识不再无动于衷,相反的是更多的是用大脑学习,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同学们随堂发出弹幕,这样也更有利于对同学们学习知识程度的反馈;3.提升课堂管理效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融入到课堂互动中,通过雨课堂这种授课方式,教师能更好地管理课堂;4.提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质量。这种课堂形式更有利于教学评价质量的提升,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教师也能根据课堂反馈及时作出相应的学习补充。”


学生们对“雨课堂”也有自己的评价。2018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国际班))的何银清同学和雷林骏同学表示:“雨课堂让我们跟老师的互动更加直观,可以让学生反复对照知识点,课上互动课后巩固也更加方便,弹幕开启让讲师了解课上学生问题。抵消了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方便师生互动,趣味学习,方便复习,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情况。”“开始了互联网加教育的全新篇章。使课堂真正的与现代流行网络结合在了一起。弹幕功能的设计加强学生在上课时于老师的实时互动性。以及在课后学生对于老师课堂内容回顾的高效性。使课堂不仅仅停留在于老师上课的时间。将课堂延伸至了课后的时间。”

2016级电气及自动化(中外合作)03班的金正源说道:“雨课堂软件利用我们喜欢用微信平台社交的特点,讲手机作为授课平台,我们觉得课堂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而不是一味排斥,这一点是很好的。我不善于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所以我会利用雨课堂可以发弹幕这一点提出我的疑问,同时也解决了我偶尔坐在后排看不清楚课件的烦恼。”他的同学刘振泽则表示:“采用雨课堂授课后,我们采用扫码签到的方式,瞬间觉得我们的德语课变得高大上。而且雨课堂可以把课件推送到我们每个人手机上,这样方便我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谈到目前“雨课堂”技术在应用和推广上存在的困难,张洋主任说道: “雨课堂“还是一个不断在更新进步的技术,如果你要求很高并对它抱有太高的期待,你可能会有些失望。比如很多老师期望能帮助解决签到等课堂管理的问题,但也多少存在漏洞。但就其基本功能对课堂教学得帮助已经足够。毕竟技术始终是技术,老师的教学和个人魅力才是真正吸引学生愿意来上课的根本原因。另外,在我校教室的电脑设备稍有些老旧且软件版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课堂”的推广,但肯定学校会慢慢解决。在问题未能解决之前,可以像我一样自带电脑和打开手机热点来解决使用问题。

目前,通过一学期时间对“雨课堂”的推广与运用,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初步展露了深化移动教学、智慧教学的成果,“雨课堂”师生互动行之有效。接下来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全体师生将继续探索更高效、更便利、更趣味的德语学习模式,提升德语教学质量。

(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