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同学:“船”递创造,“船”递快乐!快来见证谁才是真正的“船”奇队长!
秋意渐浓,清风拂面,九月的校园里创意飞扬、热情涌动。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结合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育人模式,汇江书院于12日下午在校游泳池举行第七届“重生之我是造船大神”船舶竞速赛。本次活动由汇江书院与营地教育中心联合承办,通过“废品造船+环保知识竞答+水上竞速”三重玩法,全面点燃同学们的动手热情、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带来一场环保、创意、竞技与趣味并存的青春派对!
科技赋能,我是动力“工程师”
本次活动联合工创工坊打造动力小船设计与竞速平台,鼓励学生运用提供的小型马达、齿轮组及自备材料,自主装配可稳定航行的小船。制作中,同学们团队协作,调试动力、船体及水密处理,并通过试水不断优化,践行“做中学、试中进”。最终十余艘创意小船亮相,各具特色,充分展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体现书院融合科技、创新与教育的探索。
环保在线,我是分类“规划师”
在造船开始前,主持人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与环保政策提出问题,选手们拼手速、比知识,现场氛围紧张又high!大家反应迅速、应答流畅,每次得分都引发欢呼,失误也不乏鼓励的掌声。
该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更以寓教于乐方式传递“无废校园”责任意识。最终,“439小队”凭借快速反应与扎实积累荣获冠军。活动学生负责人张开俊表示:“环保就在每一次分类和创意再利用中,希望更多同学边玩边学,让环保成为一种潮流。”
创意无限,我是船舶“设计师”
紧接着,传统造船赛道的比拼火热展开。各参赛小队摩拳擦掌,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迅速投入制作。本届大赛延续“废材新生”理念,所有队伍需使用主办方提供的回收泡沫板、塑料瓶、防水膜等基础材料,结合自收集的校园废弃物,亲手打造专属环保战舰。
同学们各显神通——从船体结构、材料拼装到外观美化,处处体现团队的智慧与默契。有的用塑料瓶搭浮力底座,有的用废纸板做船舱,还有团队加装自制破水装置,工程思维十足。过程中,讨论声、笑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创意与实践不断碰撞。有团队用废旧横幅塑料膜解决防水问题,另一组则将塑料瓶扣在船底防摩擦,真正践行“变废为宝”。
两小时后,各组成品船舶形态各异,或科幻、或复古、或实用,每一艘都凝聚着创意与认真的态度。正如来自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李飞扬所说:“从‘废品’到能下水的船,我们学会了把想法变为现实。”
竞速开浪,我是团队“航海家”
船舶竞速环节正式开始,泳池边观众欢呼不断,旗帜飞扬。裁判发令后,环保船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选手们全力划行,兼顾平衡与竞速,有的稳步领先,有的后来居上,即便出现渗水或偏航也坚持完成比赛。水花四溅之间,尽显团队的默契与协作精神。
经过激烈角逐,赛事颁出速度优胜奖、最佳设计奖、环保实践奖等多个奖项。汇江书院学生发展导师彭聪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与团队实践课,同学们的表现令人惊喜。”
落幕不散场,青春继续浪
浪花退去,激情留存。汇江书院第七届船舶竞速赛在掌声与欢笑中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立足重庆、扎根合川,依托区域三江交汇的地理文化特色,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赛事设计与体验全过程,积极探索“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下沉浸式、跨学科创新实践路径。
活动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致力于推动新工科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是我校“致力于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同学们在资源再生中践行低碳理念,在协作探索中激发创新潜能,真正实现了从“制造者”到“创造者”的跨越。汇江书院将继续打造更多融地域特色、学科交叉与成长赋能于一体的高质量活动,助力学子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活动心声,参与者说
活动指导老师 彭聪:从废旧物料到水上驰骋的船舶,同学们将创意变为现实,展现了出色的工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场比赛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环保理念与创新教育的生动融合。作为指导老师,我为他们的创造力与坚持感到骄傲,这也正是“四位一体”育人理念的精彩实践。
安全保障教练 相立鹏:水上安全是竞速赛的首要前提。我们提前排查隐患、配备救生设备、明确规程,并在现场全程守护。所有队伍都严格遵守规则、互帮互助,做到了兴奋却不冒进、竞争不忘安全。整场比赛零意外、全投入,同学们的表现值得点赞!
活动执行学生干部 张开俊:从策划、物料筹备到现场执行,近一个月的努力在看到选手们灿烂笑容的那一刻都值了。尤其环保问答环节气氛超燃,船舶竞速时每一声加油都让我心潮澎湃。协调虽累,但团队协作让一切井然有序,这是一段充满成就感的成长经历。
参赛学生 李鑫: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设计图到实物船,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争论、试验和修改,每个人都为同一个目标全力付出。当我看到小队共同打造的船在水中稳定前行时,那种成就感和凝聚力,是任何课堂都无法给予的。
参赛学生 陈龙:从一开始对材料一无所知,到后来能熟练运用结构力学知识优化船体,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变废为宝,更在挫折中成长:只要肯坚持,创意真的可以改变现实。
参赛学生 姜羽玄: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奖项,更是团队从陌生到默契的过程。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创新被鼓励、失败被包容、成功被共同庆祝——这是我们书院社区最动人的地方。
撰稿:盛欢
供图:余洁、张灿、赵雄、杨欣月
编辑:周淳
初审:周淳
复审:卢力
终核:岳振远
汇江书院供稿
上一条:【合川校区】2067|南湖书院:破而后立,重塑新生——南湖书院2025级新生入院仪式圆满结束!
下一条:【合川校区】2065|廊桥书院:风来得正好——2025廊桥书院入院仪式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