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书院动态

【鱼城书院】律师闪现教你防诈!——律师进校园反诈主题宣讲

2025-03-27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电信诈骗、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重点目标。据统计,2024年全国高校诈骗案件报案量较前年增长35%,其中“兼职刷单”“游戏交易”“虚假贷款”等骗局占比超六成,更有部分学生因轻信“帮忙”话术,无意中沦为信息网络犯罪的“工具人”。为推动校园法治教育,强化学生法律意识,鱼城书院法律实务研习项目工坊联合“与法有约”普法志愿服务专项支队,邀请重庆百君(合川)律师事务所黄吉劭一行律师于3月26日进校,在六度空间无限多功能厅开展反诈主题宣讲。本次宣讲聚焦当前校园诈骗的隐蔽性与帮信罪法律风险,为大学生敲响警钟,从源头筑牢防线。

活动开始前,律师们首先在鱼城书院项目工坊指导老师李义红、黄延果、胡小娟老师、学生发展导师杨钊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书院空间,在杨老师的讲解下纷纷赞叹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育人模式的现有成效,认为这种打破传统教学边界的教育理念让大家刷新对民办高校的认知。在参观过程中,律师们对于鱼城书院法律实务研习工作体系高度认同,并表示后续可以结合双方专长,持续推动校园法治教育的阵地共建。

校园诈骗花样新,防骗口诀需牢记

宣讲伊始,黄律师剖析了一起游戏诈骗的真实案件,讲述作案者利用受害者急于购买稀有装备的心态,以“激活账户”“验证身份”为由,让其扫描伪造的“官方支付二维码”并诱导转账。此外,也有很多作案者假扮房东以“押金优惠”实施诈骗,这类骗局通常擅长伪造“权威背书”或伪装成官方客服,以此消除受害者的防备心理。黄律师现场传授防骗口诀:“陌生链接不点击,验证码是护身符;高额返利必有诈,转账前问辅导员!”呼吁学生在涉及资金交易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落入陷阱。

帮信罪责须明辨,法律红线不可逾

针对大学生可能因“帮忙”而误入犯罪的情况,黄律师重点解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她明确提出,该项罪名构成需满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前提,并结合司法实践列举了“明知”的推定情形,如异常高额报酬、明显不合规操作等条件因素,引导学生辨别日常行为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黄律师特别提醒道,帮信罪的刑事立案标准包括“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或“支付结算金额超20万元”等情形,一旦涉案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她提醒大家:“切勿因人情、小利而出租、出售个人银行卡或社交账号,看似简单的‘帮忙’,可能葬送前途。”  

普法案例拆骗局,互动筑牢防诈墙

宣讲过程中,黄律师还设置情景互动,将案例教学与法律解析相结合,还原大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件,把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警示,让现场学生明白即便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只要提供的技术支持或账户资源被用于违法活动,且存在‘应知而不知’的放任态度也可能构成犯罪。随后,黄律师耐心科普了遭遇诈骗后的维权路径,告知大家应立即报警,保存聊天记录与转账凭证,及时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提交证据进行维权。  

法治教育护青春,平安校园共前行

在提问互动环节,黄律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预防信息泄露”“未来可能出现的诈骗形式”“网聊诈骗如何维权”等问题一一给予耐心解答,认为当下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泄露是难以管控和预防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避免泄露的信息成为伤害个人权益的利剑。凭借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黄律师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诈骗手段也会愈发隐蔽和复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的诈骗可能会日益增多。面对网聊诈骗则应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尽可能挽回损失。

黄律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让大家对信息安全与诈骗防范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还在潜移默化间点燃了大家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萌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意识,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活动结束后,律师们还参与了鱼城书院首场申时茶思系列活动,从严肃谨慎的法律宣讲无缝切换到一场氛围悠然的茶文化体验之中。一闻一饮间,茶香袅袅,思绪缱绻,茶叶需要水温与时间的包容,案件也离不开耐心与智慧的雕琢,律师们表示,期待后续充分结合书院社区特色进行更加深入的联合,让法治教育与书院家文化有机共生。


供稿:鱼城书院、“与法有约”普法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联合供稿

拍摄:罗杙、吴含香

书院部转稿